摘要: 尖刀连仅剩的5辆坦克到达高平大桥的同时,越军先头部队的坦克也到达了大桥另一侧南端,此时尖刀连连长王庆雪在高速驾驶坦克同时连连开炮击中大桥的桥墩,当时我军坦克还没有火控系统,在运动中集中目标射击难度很大 ...
尖刀连仅剩的5辆坦克到达高平大桥的同时,越军先头部队的坦克也到达了大桥另一侧南端,此时尖刀连连长王庆雪在高速驾驶坦克同时连连开炮击中大桥的桥墩,当时我军坦克还没有火控系统,在运动中集中目标射击难度很大,准确度无法保证。同时,尖刀连长王庆雪驾驶的这辆坦克也成为了越军坦克射击的主要目标,越军看出我军意图,集中火力轰击这辆坦克,这辆坦克连中敌军3发炮弹,但是我军坦克浑然不顾,极速前行,连续开炮,终于成功击毁了越南高平大桥。其他坦克战车的战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没有给越军以任何机会,连连开炮,消灭了过桥的全部越军,把绝大部分越军挡在了高平大桥的南端。之后尖刀连在那里一直守到了后继部队到来。 战后,据被俘的越军供称,当中国人民解放军l辆坦克冒著弹雨硝烟,发疯一样冲向高平大桥,在超远距离上,在剧烈颠簸的坦克里,连连发炮弹击中桥墩时。有名的“中国通”越军师长黎猛中将惊得目瞪口呆,连声说:“汉军中有如此人物,真不亚于当年飞将军李广也!”李广是我国汉朝汉文帝以及汉武帝时期最优秀的武将,汉武帝北伐匈奴,完成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这其中有着李广的很大功劳;李广一生戎马,在与匈奴的大小七十多场战役中,李广连连告捷,军事方面的天赋很好的表现出来,多次在不利的情况下获取胜利,因此即使是对手,李广也赢得了匈奴的尊重,被北方的游牧民族称作“飞将军”。 第三仗,机智英勇,克敌制胜靠松山。要达到穿插占领石安县东溪镇之目的,靠松山是必经之地。靠松山位于越南高平省石安县城东溪镇东北约3公里处,东距广西布局关约12公里。海拔701米,地形险峻,一条仅能供一辆坦克行驶的盘山小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上,七曲八折,沿途急转弯就有七八十处之多。当地有顺口溜是这样传的:靠松山,靠松山,一条蛇道往上盘,崎岖道路弯连弯,悬崖峭壁两边悬。正因为如此,越军才料定我军的坦克部队不可能从此通过,防守此地的兵力不多,但依险而守,火力很猛。 1979年2月17日凌晨,陆军第43军坦克团(缺3营)和126师376团等兵种部队,组成合成先遣队,为对越自卫还击穿插作战第一梯队,突破边境向东溪猛插。8时30分前卫营1营率先杀到了靠松山,担任尖刀连的坦克1连冲到靠松山时,越军慌忙组织起了进攻,两侧山洞纷纷开火。尖刀连1连连长王庆雪、指导员林梦珠趁敌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一路猛打猛冲,以后车掩护前车,单号车向左,双号车向右,用高射机枪和坦克炮猛烈压制越军,打掉了多个反坦克小组和越军的火力点,摧毁了越军火炮6门,冰雹反坦克火箭3具。坦克2连、坦克3连也紧随其后,乘山上越军人混乱之机,强行快速通过了靠松山,向东溪急驰而去。 后续部队到达以后,我军开始对越军靠松山主阵地发动攻击。我军士气高昂,利用优势兵力和火力,经过1小时的激战终于攻克靠松山越军主阵地。 前卫营尖刀连闯过靠松山后,靠松山之敌依托工事和洞穴,以丛林深草作掩护,用火箭筒、反坦克手雷、反坦克导弹等所有步兵反坦克武器,利用我坦克转弯减速之机,疯狂攻击后续跟进的团指和坦克2营,先后有4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中起火,坦克乘员跳车时也遭敌火力杀伤。其中一辆507坦克被敌军反坦克导弹击中,引起车内弹药剧烈爆炸,炮塔被掀进右侧的深沟里,坦克乘员全部壮烈牺牲,车身随即起火,柴油喷射出来窜出一人多高的火焰。右边是深沟,左边是悬崖,起火的坦克车把狭窄的路堵得死死的,敌人的炮弹不停的飞来,不停的爆炸,弹片和碎石呼啸横飞,打在猛烈还击敌人不时转动着的坦克车炮塔上,铛铛铮铮作响。战斗全局不允许耽搁,敌情地形不允许久留,起火坦克车内几十发炮弹几分钟后即将可能燃爆,紧急关头,为了胜利,必须争分夺秒,尖刀五连连长邓积当机立断,斗智斗勇,大智大勇,指挥508号坦克车,一马当先,吼叫着碾压穿越烈火熊熊507号坦克车身,一辆紧接一辆坦克战车冲过去了,当着火的507号坦克车一声巨响爆炸的时候,七辆坦克战车已经安然通过。敌人的火力点被我坦克兵准确的炮火射击一个个变成了哑巴,铁流穿插丝毫没有受到阻滞。 陆军43军坦克团2营和指挥第一梯队行动的师前指、团前指前进至靠松山。此时越军已经受到我军前卫营尖刀连一连猛烈打击后重新组织起了防御。他们采取掐头、去尾、打中间的战术。集中火力攻击我军前面的坦克,前面的坦克被击中阻住了道路,再围攻后面和中间的坦克,这战术使我军坦克队伍陷入了被动,先后有7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击伤。搭乘坦克的步兵伤亡也很大。陆军43军坦克团政治处主任陈佃合乘坐的装甲车被击中,他跳下车步行,被越军机枪子弹击中当场壮烈牺牲。126师副政委林凤云胸部中弹,壮烈牺牲。第43军坦克团团长王修伦的指挥坦克被击中后,他跳下车换乘另一辆坦克,抱着脑袋发抖,一言不发,脱离指位置长达20个小时。关键时刻坦克团政委吴步坤接替了全团指挥工作,向敌人发起了反击。之后副团长孙辉、126师副师长孙佳权也带着战伤与政委吴步坤共同实施指挥。他们用坦克车撞开前方被击毁的坦克,边打边冲,前仆后继,冲过了越军的火力封锁。 冲过靠松山,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并没有肃清山上的敌人。陆军126师376团2营在发生了一定伤亡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激战,一个小时之后才控制了盘山公路两侧部分要点,掩护后续部队通过。 陆续跟进的376团3营,42军124师配属军坦克团通过时,也遭到了敌军的袭击。 陆军43军坦克团2营不怕牺牲,奋力顶开被击中的坦克和装甲车,向山顶冲击。搭载坦克的步兵也在坦克强大火力支援下,下车参加战斗,向靠松山山顶攻击。经1小时激战,坦克摧毁和压制了越军大部分明暗火力点,步兵乘势攻占了靠松山顶部一线高地,并继续向东溪挺进。当部队进至距东溪不远的一条河流时,木桥被坦克压垮,迂回时又有3辆坦克在河中淤陷,前进再次受阻。坦克团2营及376团步兵、工兵分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全力开劈通路。 陆军126师376团也打的很顽强。穿插途中遇敌阻击时,施连星团长亲自端冲锋枪射击,掩护部队冲过封锁区;李副团长、林副政委在尖刀连亲自带火箭筒手打敌火力点;庄志鹏政委带领官兵,跳上坦克抢救伤员。另外,126师前指也靠前指挥,与坦克团前指同乘一辆装甲车行进。42军有一位军首长当时也随部队一起行动,乘坐其中一辆坦克,而该首长警卫员、42军军直警卫连战士杨某乘坐紧随的一辆装甲车。战斗中,该坦克和装甲车同时被击中,杨某在身负战伤情况下,奋不顾身冒着枪弹抢救首长,使首长安全无恙转移。 376团在打下靠松山后,造成了一定的伤亡。43军坦克团完全独立遂行战斗任务,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按时攻占东溪,甚至赶在了由小路穿插的378团前头。这确实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上级指挥部门也非常满意。43军坦克团按时占领东溪,为后边跟进的124师和42军坦克团继续向高平穿插创造了有利条件。 八一电影制品厂摄制《蛇谷奇兵》这部电影,有陆军43军坦克团穿插东溪的背景,如越军扒开水库、我军出其不意穿插东溪等。也有41军坦克团3营在朔江战斗的背景,如经过青石板路、碎石坡等。当时坦克3营遇到的青石板坡长80米,最陡一段长15米,坡度56度,且坡中间有一块大石未炸开,坦克通过需作45度转向,当时大家心里没谱。此时,该营64年大比武尖子、李副营长先驾坦克示范通过。他在最陡的地方,采取联合制动,凭借坦克重力下滑,最终把坦克开出到山脚下。 当我主力穿插部队逼近东溪时,越军17日下午扒开东溪以东山区水库,造成纵长800米,宽约70米,水深1米左右的泛滥区。阻挡了后继我军向东溪方向的推进。 下午2时48分,陆军126师第378团赶到东溪。前卫营协同步兵在东溪组成环形防御,保障我军后续部队向高平方向穿插。坦克2营和工兵分队于当晚8时开辟两条通路,在掩护另一支坦克部队先期渡河,向高平穿插后,至次日8时到达东溪南侧,担任向七溪方向的警戒任务。至此,合成特遣队胜利完成东溪穿插战斗任务。 陆军43军坦克团胜利完成穿插东溪战斗任务后,还出色完成了协同陆军129师、陆军125师和陆军162师夺占哥勘高地,打通水口至复和公路;复和地区进攻战斗,担任护桥、护路和清剿残敌任务。 作战结果及其影响:此次东溪穿插战,出其不意,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动作神速,组织周密,准备充分,指挥果断,灵活机动。配属陆军126师,坦克、步兵协同作战,从布局以西20号界碑突破敌人防御,沿班波、那冈、靠松山向东溪穿插,基本歼灭了沿途及东溪地区之敌,共毙伤俘敌599人,其中毙敌587名,俘敌12名;摧毁明暗火力点131个,缴获各种枪405支,汽车5辆;攻克东溪,夺占661高地、615高地,控制4号公路,阻止增援七溪之敌,保障陆军42军军主力攻占高平,歼敌346师。战后,前卫营43军坦克团一营被授予“英雄坦克营”称号,营长刘宏生(烈士)被追授“战斗英雄”称号。前卫营人员伤亡较小,有10余人伤亡,但坦克损伤严重,前后有10余辆坦克战毁伤损和陷入淤陷、掉入坑中。对于夺取高平战役的胜利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战役评价:陆军43军坦克团协同陆军126师376团攻克靠松山,攻克东溪,夺占661高地、615高地,控制4号公路,切断了高平以西的铁路,阻止敌增援,完成了迂回任务,为前线我军主力围歼越军造成了非常有利的态势。经历了行军、进攻、歼敌、防御多种战斗类型,在战斗战术上总结经验教训有以下几点: 一是临战训练,弥补短板。根据敌情、地形特点和实战需要,重点科目反复练,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军事民主,狠抓了临战训练。各级指挥员和司令部参谋人员主要学习了识图用图,本级山地进攻、穿插和打山垭囗战术,研究了越军编制、装备及防御作战特点;后勤和分队技术干部主要学习了进攻战斗中坦克的抢救与抢修。坦克分队进行了山岳丛林地域驾驶、射击、通信应用训练和连进攻战斗演习、本车武器校正及实弹射击;修理分队进行了敌火力下坦克抢救、抢修训练;卫生人员除学习战场救护外,还进行了坦克有关知识训练;其他分队均结合本兵种特点进行了训练。临战训练一个月,部队军事素质明显上升,战斗力明显提高,适应能力较强。实弹战术演习,提高了部队战术、技术水平和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为打胜仗打下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二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选好突击方向是这次穿插战斗胜利的首要因素。布局至东溪方向,地形险要,草深林密,崎岖难行,被敌人认为是不可能通行坦克的地段,防御力量不强。部队在3个小时内穿插32公里一举攻占东溪,完全出乎敌人意料之外。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是在远离敌人防御前沿的集结地域完成的。组织干部、坦克乘员到边境进行现地勘察时,小群分批,不穿戴有装甲兵标志的衣帽,并注意了隐蔽和伪装。在战斗发起的前一天,利用夜暗的掩护、低速、小油门驶入待机地域。利用山谷、树林和高草隐蔽分散配置,并进行严密伪装。战斗发起前使用有线电和运动通信实施指挥,无线电保持静默。同时严格纪律,减少零散人员的活动。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隐蔽了企图,达到了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三是不畏不惧,勇猛穿插。穿插战斗,纵深大,敌情、地形不熟悉,情况变化急剧。因此,指挥员不恋战,不因情况变化和暂时挫折改变既定决心,是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保证。该团在那冈地区遭敌猛烈袭击,搭乘坦克的步兵被迫下车后失去协同。团立即命令收拢队形,注意保持车间距离和区分火力,互相掩护前进。当损坏车辆堵塞道路时,果断将损坏车辆顶出路面,保障道路畅通,保证前进速度。在靠松山地域,多辆坦克、装甲车中弹,不畏惧、不恋战,不因伤亡较大而迟滞自己的行动,因此按时插到东溪,出色完成了作战任务。 四是密切协同,连续作战。此次战斗指挥所靠前配置,对于掌握情况,适时指挥起了重要作用。战中不少指挥员坦克车中弹、淤陷后立即换乘其他坦克,恢复指挥;当团长车中弹失去联系、前指装甲车被击毁的关键时刻,团基本指挥所开通两部电台及时对下实施指挥。当步、坦失去协同时,团即令部队收拢队形,保持距离,发扬火力,互相掩护。战斗中,各车密切协同,按预先的协同方案和火力区分,前车未消灭的目标后车接着打,后车保障前车安全;通过障碍时各车交替掩护,有车淤陷掉沟,前后车或拉或顶进行互救,较好地发挥了整体作战的威力。 五是措施有力,保障畅通。坦克在山岳丛林地行动,对道路的依赖性较大。只有周密组织运动保障,保持道路畅通,才能保证部队上得去,插得进,歼灭敌人。这次穿插道路复杂,保障任务艰巨。为此,我军反复分析了地形、道路和桥梁情况,研究了处置措施。在事先无上级工兵加强的情况下,我们依靠自己力量,以工兵排为主组成运动保障队,带炸药、麻袋、车辙桥板和部分工程器材、工具,分乘四台装甲输送车,执行随队保障。同时,坦克分队自带束柴和自救木,立足自救互救。战斗中,我军采取撞、绕、让和前拉后顶等方法,克服了各种障碍,保证了道路畅通,发挥了坦克装甲铁骑威力。 六是教训深刻。1、敌情不清,地形不明。战前,虽然我们加强了对越军情况的研究,但缺乏对其作战的实践,对其防御和打坦克特点了解较少,特别是对其当面之兵力部署、火力配糸、工事构筑具体位置、人员、装备不详,加之部分干部战士思想麻痹,对敌情重视不够,因此增大了伤亡。另外,地图过于陈旧,与现在相差悬殊,增大了部队行动困难。 2、准备仓促,应战盲目。坦克作战在战斗中转隶指挥关系多次,每次均为没有事先准备,盲目应战。同时,合成军指挥员对其战斗任务、攻击目标、作战时间和协同信号的交待也不够清楚,加之我指挥人员对上级任务理解不深,造成其情况考虑不周,准备工作不足,影响了战斗效果。 3、步坦协同,不够协调。坦克团配属步兵作战,步坦协同脱节,增大了伤亡,甚至步、坦互相误伤,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坦克搭载步兵太多,一辆坦克搭载步兵最多达二十六人,并用绳栓在车上,遇敌火力袭击时,步兵不能及时解脱,坦克不能很快发扬火力;另一方面步兵被迫下车后,速度较慢,跟不上坦克行动;在一个方面步兵不会使用坦克车外联络工具,步坦联络中断;第四是缺乏步坦协同训练,基本知识较差。前卫营班波以后的穿插,基本上是孤军奋战,穿插到东溪5小时后,步兵才陆续到达,幸而越军已成惊弓之鸟,没有遇到其有组织的强力反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通讯用图,能力较差。有的指挥员因不会使用电台和排除简易故障,多次造成联络中断,失去指挥;有的干部战士对通规通技不熟,发话较多,造成网络混乱,影响指挥;有的指挥员识图用图能力较差,不会现地对照,对攻击目标判定不准,影响了作战效果。 5、后勤物资,保障不力。前线弹尽油绝,三天后才送到战地东溪镇,没有编制装甲救护车,医院卫生卫勤人员上不了前线,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造成不必要的死亡。 6、知己知彼,相差甚远。对于越军的编制情况、武器装备、火力配置、作战特点了解掌握不够,判断敌情,出入很大。相反,越军对我军情况了解到很清楚,他们了解我军的坦克编号,在敌我双方的战斗中,越军集中火力专打我军单号指挥员的坦克指挥车,专打装有两副天线的装甲运输指挥车。各种指挥车伪装不力,均装有两根以上的天线,特征明显,遭遇敌军重点攻击损失较大。 【作者简介】张万里,男,汉族,河南郑州人,1956年2月7日出生于河南密县,197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系经济法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自1976年12月在原陆军43军129师炮兵团入伍,先后在原第五十四集团军坦克旅、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服役25年。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先后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解放军长沙政治军官进修学院、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系深造。2000年7月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学员三队政治委员、上校军衔岗位转业至河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先后任省人防办处级干部、省人防培训中心主任、省人防办机关党委副书记、省人防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2016年2月退休。在军队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转业地方立功一次。 河南省直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省直书法家美术协会理事、河南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当代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书法师。文章、诗词、书法作品曾经见诸于国家、省、厅市级报刊网络等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