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东溪穿插战 ——陆军第43军坦克团对越自卫还击战经典战之十 ...

admin 2021-7-18 14:13 459 0

摘要:  东溪穿插战——陆军第43军坦克团对越自卫还击战经典战之十自卫还击战精神研究2021年07月15日讯第33期 总149期(作者 张万里)东溪穿插战是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陆军第43军坦克团越南高平战役方向高平省石安县东 ...

东溪穿插战

——陆军第43军坦克团对越自卫还击战经典战之十

自卫还击战精神研究2021年07月15日讯第33期 总149期(作者 张万里)东溪穿插战是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陆军第43军坦克团越南高平战役方向高平省石安县东溪镇穿插战斗,是在装甲兵作战史上,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最为成功的一次战斗,是现代化技术装备条件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传统穿插战术的崭新运用,对多兵种合成进攻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经典之战和经典战例

战役背景:197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侵略我国边境的越军发起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以陆军41军、42军、43军、54军和50军(缺149师)组成东线兵团,重点向高平方向发展进攻,给高平地区沿线越寇以歼灭性打击。陆军43军坦克团随陆军42军执行高平方向的东溪地区对越作战任务,协同陆军126师376团从20号界碑过境,沿那兰、班波、靠松山一线向东溪穿插。控制通往高平的四号公路及桥梁,占领东溪附近的610高地、615高地,组织防御,切断越军退路,同时阻敌增援,将敌人围起来,分而歼之,保证陆军42军等主力部队向高平穿插。

东溪是越南北部战略要地,位于越南高平省石安县县城,是越南边防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横贯越南北部的四号公路与东溪在此汇合。北约50公里就是省会高平,向南约80公里可达谅山,向东北19公里直通复和。距离我国边境水口关约19公里,距离布局关约30公里,交通道路为牛车小路。东溪四周群山环抱,道路崎岖,地形险恶,到处是陡峭的高山、深谷、隘口、险关,敌情十分复杂,还有靠松山为天然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从布局到东溪是一条只能走牛车的崎岖山路,路窄坡陡、弯多路急。道路两侧悬崖峭壁、高山林立。路上共有6座桥梁,其中5座木桥坦克无法通行。东溪地区属热带岩溶山岳丛林地,气候多变、晴雨无常;晨雾浓厚、观察不便、机动不利,但有利隐蔽。东溪东北的靠松山海拔701米,山高林密、坡陡草深,是穿插路线上最复杂的地形。

敌军部署:东溪守敌主力为石安县独立营4个步兵连。一个公安连及部分武装民兵共1000余人。为阻止我军的进攻,敌人共设置了4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班波至无名地区,由公安连及特工队防守。第二道防线在那冈、东马地区,由县独立营一个连防守。第三道防线在靠松山、北广高地地区,由县独立营两个连重点防守,营指挥所设在靠松山顶部。第四道防线设在东溪镇,由县独立营一个连防守。守敌凭借地势险要,层层设防,并筑有碉堡、堑壕和掩蔽部,构成马蹄形防御体系。敌人重兵扼险,易守难攻,能守能溜,在我军必经之路上,设有地雷、反坦克陷井等多种障碍物,并以猛烈火力予以阻击。

敌反坦克作战特点。越军对反坦克作战很重视,战前有准备,有具体的战术手段,其反坦克武器主要有:火箭筒、反坦克枪、无后坐力炮和反坦克导弹等。特点:一是利用阵地集中打与火力点分散打相结合。在重要地段编成反坦克阵地,兵力约一个排或二个排,多层配置,形成反坦克火力控制区。在其它地段则分散以反坦克小组为单位,构筑反坦克火力点,袭击我单个或小群坦克;二是利用地形设置障碍,阻止坦克前进与火力打相结合。设置反坦克障碍物阻我前进,并利用我坦克通过公路转弯处、隘路、上坡、河溪、桥梁等地,速度较慢时集中火力打击;三是反坦克与防步兵火器结合打。首先以反坦克火器打坦克,迫使乘员下车,然后用轻兵器打坦克乘员。当我坦克搭载步兵攻击时,以轻兵器杀伤步兵,迫使步坦脱节,然后打前行冒进坦克;四是近打、侧后打和打观察器材、指挥车。敌人对我坦克战斗编号和性能较熟,因此重点打我坦克指挥车,并利用隐蔽地形,在几米、十几米或几十米距离内,从侧后打,或专打观察器材。

陆军43军坦克团基本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43军坦克团始建于1954年9月7日,番号为坦克自行火炮团,编制2个营,由陆军第一军坦克指挥所代替行政工作,由华北装甲兵司令部直接领导业务工作,驻防河北省昌平县阳坊镇103 营房。1955年3月31日归属华北军区陆军第199师建制,番号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199团。1967 年10月11日改隶济南军区装甲兵建制。1969年2月4日,移驻山东省牟平县马家庄,同年8月15日整编为济南军区独立坦克第3团,12月23日隶属武汉军区坦克第13师建制,番号改称坦克第51团;1970年2月27日,移驻河南省宝丰县大营公社。1971年3月改编为坦克团,编制3个坦克营,6个直属连。1975年9月转隶陆军第43军建制,番号改称陆军第43军坦克团。1985年8月部队精简整编,中央军委决定百万大裁军,武汉军区撤销,陆军第43军撤销,坦克团转隶陆军第127师建制,番号改称陆军第54集团军127师坦克团,归属陆军第54集团军建制。1986年4月部队由宝丰县驻地移驻新安县原127师师部至2017年5月部队整编。1994年7月由战略预备队列编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部队编制调整,坦克团改编,改称陆军第127 师装甲团。接收步兵第381团部分装备及人员,并组建装步营、炮兵营、编制5个营和5个直属连。2017年5月部队编制再次整编,装甲团随师转隶陆军第83集团军后撤编,部队分流合成第127旅,坦克1连、坦克2连、坦克3连、坦克6 连隶属合成第127旅。坦克4连、坦克5连、坦克7连、坦克8连、坦克9连、装步营、自行榴弹炮营、团部及团直连队) 隶属合成第131旅,6月12日合成第127旅移驻河北省保定市并转隶陆军第81集团军建制,合成第131旅移驻陕西省渭南市仍属陆军第 83 集团军建制。

全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部队1380人,其中干部271人,战士1109人,干部战士住过学校和教导队的共1017人。坦克驾驶员88人,其中驾驶一百个小时以上的80人,获得三级以上专业技术等级的66人;一炮手80人,仅一人未进行战斗射击,其中获三级以上射手的25人;车长53人,其中任职一年以上的47人,获二级无线电手的19人。参战坦克80台,装甲输送车7台,坦克牵引车4台,运输汽车87台。另外,武汉军区装甲兵为坦克团加强1个抢修连。部队虽无实战经验,但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装备技术状况良好。

陆军43军坦克团作战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43军坦克团(缺3营)奉命配属陆军126师376团,从布局以西20界碑突破敌人防御阵地,沿班波、那冈、靠松山一线向东溪穿插,务必在3个小时内攻克东溪,夺占东溪地区661、615高地,控制4号公路,阻止七溪之敌增援,保障陆军42军军主力攻占高平,歼敌346师。

协同陆军126师376团,组成一支坦克、步兵、工兵等多兵种合成的特遣队,执行向东溪穿插的作战任务。合成特遣队由陆军43军坦克团1营、2营、步兵一个加强营4个连、工兵一个排以及保障分队、通讯分队、防化分队等编成,成一路纵队,坦克搭载步兵实施快速穿插。

特遣队编队行军序列是:前方尖刀连由陆军43军坦克团第1营1连、运动保障队组成。前卫营由陆军43军坦克团1营2连、3连搭载步兵一个连组成。陆军43军坦克团前进指挥所。陆军43军坦克团基本指挥所。陆军43军坦克团2营搭载步兵一个营。陆军43军坦克团技术保障所及救护所。

穿插路线是是从布局到东溪一条只能走牛车的崎岖山路,路窄坡陡,弯多路急。道路两侧悬崖峭壁,高山林立。路上共有6座桥梁,其中5座木桥坦克无法通行。东溪地区属热带岩溶山岳丛林地,气候多变,晴雨无常;晨雾浓厚,观察不便,机动不利,但有利于隐蔽。东溪东北的靠松山海拔701米,山高林密,坡陡草深,是穿插路线上最复杂的地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43军坦克团,协同陆军126师376团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高平方向东溪穿插战中打了三仗,最终都取得辉煌胜利。第一仗,势如破竹,尖刀直插东溪镇;第二仗,勇猛冲杀,断桥阻击敌增援;第三仗,机智英勇,克敌制胜靠松山。

第一仗,势如破竹,尖刀直插东溪镇。陆军43军坦克团组成特遣队,于1979年2月17日凌晨5时许,在我国境内编队并搭载步兵完毕。拂晓6时40分许,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对越南侵略者自卫还击作战的炮声惊天动地,在撕裂天空、火光闪闪、硝烟弥漫之中,6时55分从中越边境布局以西的预定出发阵地,坦克奉命前出,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一辆辆坦克怒吼着滚滚向前,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敌人。

此时此刻,天色刚晓,晨雾蒙蒙,加上密集的炮弹炸起的浮尘,使坦克难以观察清楚穿插路线,队形有些零散。前卫营尖刀连当机立断,所有指挥员冒着生命危险探出瞭望塔指挥,冲出硝烟,冲出晨雾,进入穿插路线,拉开了东溪穿插战斗的大幕。

陆军43军坦克团一营一连是前卫营尖刀连,1连3排是尖刀排,由指导员林梦珠直接指挥尖刀排,突入敌境后,冲在最前面的106号坦克、105号坦克接连出现事故动弹不得,敌人的火力第一时间扑向这两辆坦克。1连长王庆雪指挥其他坦克用机枪与主炮压制敌人火力,指导员林梦珠乘坐的108号坦克一马当先,担任头车。两辆事故坦克在被其他坦克牵引拖出后跟随队伍后面继续前进。

前卫营进入越南班波地区后,地形渐趋复杂,道路越来越险,山岳丛林地带,座座峰峦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犬牙交错,路宽大多不足3米,而且路的一侧靠山,另一侧是深谷悬崖,稍有不慎,就可能车翻人亡。坦克战斗队形无法展开,只能一路长蛇鱼贯而行,前面一辆坦克受阻,后面所有坦克寸步难行。复杂的地形、崎岖的山路阻碍了行军作战速度。108号坦克不小心陷入路右边的陷坑里,几次倒车,几次前进都无动于衷,无法驶出。指导员林梦珠指挥后面的101号把108号撞翻,开辟前进道路,也没有成功。因为坑里淤泥泥泞浠软,坦克不断下陷,指导员林梦珠灵机一动,命令101号坦克压着108号坦克的左侧履带与负重轮驶过,倚着山壁,顺着山壁顺利地克服了敌人预设的陷井101号坦克驶过后,指导员林梦珠搭乘101号坦克继续前进。

前卫营尖刀连通过班波后不远,进至班波西侧的山垭口,又被一块巨石挡住去路,前进受阻。山垭口两侧高地上的越军乘机向前卫营尖刀连扑过来猛烈射击。由于坦克搭载步兵数量太多,每辆坦克搭载20多名步兵,加上步兵没有搭载经验,用被包带将身体和重武器绑在坦克上,结果在越军疯狂射击时,很多战士无法及时快速解脱绳索而中弹伤亡。由于步兵不能及时下车,坦克炮塔方向转动受限,无法及时发扬火力,造成作战被动局面。此时,一块巨石从山崖中伸出,挡住一半道路,3米多宽的59式坦克无法通过,整个长蛇阵坦克车队都被迫停了下来。越军见坦克车队停止前进,纷纷从悬崖上冒出来向我军猛烈射击。

怎么办?等工兵修路、爆破开路时间不允许;绕道迂回而行,又无路可走。眼见战士们不断伤亡,指导员林梦珠心急如焚,急中生智,果断指挥101号坦克驾驶员张东法:“开足马力,挤过去!”101号坦克以雷霆万钧之力对准山崖岩石猛力撞去,连续撞击了四次、五次,两边的岩石开始纷纷碎落,巨石撞碎,坦克从石缝间撞出打开一条通道,锐不可当的尖刀连继续前进。越军见巨石被撞碎,为阻击我军坦克顺利前进,从山上滚下巨型石头与原木堵塞道路。随坦克前进的工程作业组不顾越军枪林弹雨,用最快的速度搬开石头与原木。前进的路线可谓是曲曲折折,一波三折,十步一卡,百步一隘,九九八十一难,都被英勇的解放军官兵迎刃而解。

刚刚撞碎了巨石,尖刀连行至那冈,班翁河又挡在尖刀连1连面前,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坦克不可能通过。指导员林梦珠下车勘探地形,认为可以涉水通过。

他回到坦克上亲自指挥101号坦克驾驶员张东法小心翼翼的前进,对岸的越军向我军坦克射击,尖刀连1连与随后赶到的2连用坦克火力压制住了敌人的火力点。101号坦克通过后,前卫营1连、2连的其余坦克顺着101的车辙也过了河。过河后尖刀连1连继续猛打猛冲猛闯,冲击冲杀穿插,激战中每辆坦克几乎都遍体鳞伤。其中104号坦克、103号坦克掉在沟里,难以前行,两辆坦克的车组成员把机枪拆下来,变坦克兵为步兵继续战斗。

前卫营尖刀连1连的战士们士气振奋,继续前进。靠松山一带地势险要,越军在道路两旁的山头向坦克猛烈射击,机枪子弹、火箭弹雨点般砸在坦克上。59式坦克展现出优良的防护性能,别说机枪子弹打上去只能蹦出点火花,火箭弹若不是近距离命中,也别想打穿装甲。尖刀连1连按照事先训练的要求,单号车向左射击,双号车向右射击,后车掩护前车,机枪加坦克炮打的敌人抬不起头来,很快就冲破敌人设在靠松山防线,驶上通往东溪的公路。

尖刀连1连余下的5辆坦克通过靠松山,广州军区吴忠副司令亲自通过电台表扬了他们,并指示他们不要停,继续向东溪穿插。

尖刀连1连走着走着,发现不太对头,地图上石安县东溪镇距国境线仅17公里,但坦克上的里程表显示已经走了近30公里,还没看见东溪镇的影子,要是走错路了,岂不是贻误战机?前卫营一营长于心胜命令下车勘察道路,经过实地勘察,经过跟随作战部队向导确认,道路没错,距离东溪镇还有4公里路程。

继续前进至不远处,前面又有一条河挡住了尖刀连一连去路,坦克无法涉水过河通过,河上的木桥不知道能不能承受坦克的重量。工程作业组再次进行考察,在仔细观察小桥的结构后,确认桥承受一辆坦克没有问题,尖刀连1连随即指挥坦克拉开距离,依次过河。

又过了两座桥后,9时50分,前卫营尖刀连指导员林梦珠第一个冲进越南石安县东溪镇。尖兵连提前5分钟到达指定位置。该连从穿插到战斗结束,无一人伤亡。胜利完成了在复杂地形下的热带山岳地区穿插任务。受到广州军区东线指挥员许世友司令员等军区首长的充分肯定和表彰。

因为我军坦克行进的速度快,越军也想象不到坦克能像步兵一样翻山越岭穿插到东溪。当我军坦克出现在东溪时,越南老百姓还以为是越军的坦克,向坦克连连招手致意,打招呼,其他的老百姓也是若无其事,像平常一样,自顾各忙各的事情,丝毫没有察觉是中国军队来了。直到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坦克炮向目标开火,他们才如梦初醒,但是,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回头再看前卫营其他连队情况,503号坦克开向河中心,不慎陷进浮沙之中,发动机进水,坦克车熄火。面对意外情况,前卫营5连指导员李武俊想到,整个战斗赋予我们的战斗任务是完成穿插东溪,占领高地,断敌退路,阻敌援军,毅然决然决定垫进这辆坦克,构筑一座坦克钢铁桥梁,让所有的坦克在这座坦克桥上通过,赢得了穿插时间,胜利完成了穿插作战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上午8时35分,前卫营接近靠松山守敌县独立营的主阵地,这时,离预定3小时完成30公里的快速奔袭穿插东溪任务只剩下1小时15分钟。此时,广州军区东线指挥员许世友司令员等军区首长越级指挥这支关系战役全局的合成特遣队,命令合成特遣队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攻占靠松山,按时到达东溪。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战斗力,时间就是胜利!指挥员果断指挥没有步兵支援的前卫营独立作战,拿下靠松山;坦克2营及它分队加速前进,恢复与前卫营的密切协同。坦克2营接到命令时,尚有部分坦克没有渡过班翁河。班翁的越军为阻止坦克行进,切断合成特遣队的前后联系,便在班翁河上游开闸放水,企图淹没河道,以水障拦腰斩断坦克2营战斗队形进攻。在河水不断上涨,又无迂回道路的情况下,营长命令剩余的坦克强行渡河,除有两辆坦克因淤陷而被淹没外,其它坦克均强渡成功。

坦克2营渡过班翁河后,便迅疾向靠松山前进。靠松山是特遣队准时到达东溪的最后一只拦路虎。过了靠松山,坦克就可沿东复公路高速推进,直捣敌巢。因此,越军在此下了最大的赌注,企图与特遣队决一雌雄。

前卫营尖刀连顺利占领东溪后,立即控制了通往高平的四号公路及桥梁,前卫营1营2连、3连与2营也随其后进入东溪,协同步兵先后攻占661高地、615高地。组织防御,并先后粉碎了越军的几次反扑袭击。一直等到友邻陆军126师第378团穿插部队到达。

此次陆军第43军坦克团的穿插作战仅用时2小时50分,行军32公里,成为我军第一个攻占敌人县城的部队。坦克团与伴随步兵击退敌人4个连、1个公安连,毙伤俘敌600余人,自身牺牲10人,伤22人,17辆坦克在战斗中被毁伤。

后继部队到达以后,我军开始对越军靠松山主阵地发动攻击。我军士气高昂,利用优势兵力和火力,经过1小时的激战终于攻克靠松山越军主阵地。

第二仗,勇猛冲杀,断桥阻击敌增援。2月17日l0时10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到华侨送来的情报,越军1个师的兵力正在向东溪驰援。前卫营尖刀连受命于高平大桥狙击越军。

越南军队在得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部队,迅雷不及掩耳,已经到达东溪之后,万分焦急,立即派了一个步兵师来驰援。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我军得到情报以后,越南增援部队已经到达了高平大桥的南端一侧,而另一侧北端就是刚刚赶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43军坦克团前卫营尖刀连一连。如果让敌人通过大桥,达到增援的目的,那之前的作战和战友的牺牲都白费了,当时的情况,只有一种办法,就是炸毁高平大桥,阻击越南援军增援东溪。至此,双方展开了东溪高平大桥争夺战。

高平大桥是一座横跨在两座大山峡谷之间的桥,桥墩没在下面的河水里,整座桥是南北走向,对于东西穿插作战来说,这里的地理位置不言而喻,尤其十分重要。在前卫营尖刀连一连长王庆雪冲上大桥之后,越军一发炮弹立刻落在了他的坦克旁边,坦克一阵晃动,但是还在桥上,此时的连长已经身负战伤,在战友的视角下,尖刀连连长王庆雪距离越南军队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坦克周围还在继续不停的有炮弹落下。

尖刀连仅剩的5辆坦克到达高平大桥的同时,越军先头部队的坦克也到达了大桥另一侧南端,此时尖刀连连长王庆雪在高速驾驶坦克同时连连开炮击中大桥的桥墩,当时我军坦克还没有火控系统,在运动中集中目标射击难度很大,准确度无法保证。同时,尖刀连长王庆雪驾驶的这辆坦克也成为了越军坦克射击的主要目标,越军看出我军意图,集中火力轰击这辆坦克,这辆坦克连中敌军3发炮弹,但是我军坦克浑然不顾,极速前行,连续开炮,终于成功击毁了越南高平大桥。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车马炮帮办网:践行子女的爱心,增添老人快乐,提升老人生活质量,让老人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0371-63337189 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博雅西城一号楼五楼29室 ( 豫ICP备2020029079号 ) 邮箱:603300252@qq.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